首页 > 机场周界

关于
技术
新闻
联系我们
应用案例

机场安全监控系统方案



01 背景分析

机场是航空客运、航空货运、邮政、快件等航空业务的中心,其地理位置重要、规模大、设备齐全、运输生产繁忙,而国际机场不但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点甚至辐射中心。大型航空枢纽机场更像一 座 “ 城市 ”, 地 域 大 、飞 行区大、候机楼大、客货流量大、飞机起降量大,如果单靠人工来进行安全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工和资金投入,对突发事件只能被动处理,处理效率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飞机作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使得航空运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这也对机场的安全管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乘客的安全,各大机场不断加大对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投资力度,各种高科技的安防产品和技术也不断应用到机场的安防监控系统中。


02 周界安全防范概述

对周界采用的防范手段,须符合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原则。周界在建筑工程中是作为建筑构筑物存在的,首要是提供阻挡延迟入侵的功能,其次是为技防提供基础。周界安全防范的对象主要是人和车辆未经授权而进入防护区域的行为。该技术门类中需解决的主要课题包括:周界构筑物的结构、形式;对保护目标的重要性等级确定;入侵特征;与人防、技防相互协作等内容。 


周界安防的完整系统应当包含前端、数据机房和监视控制中心三个重要组成部份,本文着重论述前端部份的周界安防技术。前端部分是一种建筑构筑物,是周界的物理标志,属于物理防范和技术防范的交叉领域,称为周界实体防护设施,主要是告示该区域领地边界和延迟继续入侵。

03 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切合实际的实现周界入侵行为的有效预防而不是后知后觉;

  2. 在进行周界防御的同时实现低误报率;

  3. 支持全天候,在风、霜、雨、露、雪等气象条件下全天候防御;

  4. 支持结合现有电子围栏报警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画面的调出;

  5. 对重要航空器的跟踪需求;

04 解决方案


FLIR 红外热成像系统+电子围栏 周界保护系统组成功能及工作原理

1.系统组成

本监控方案由红外热成像监控系统(带云台控制)、可见光监控系统、电子围栏,设备控制系统、硬盘录像机、控制键盘,电脑和显示器、等数据存储分析系统、报警系统及相关线缆、光端机、光纤收发器等组成。无论昼夜或何种天气条件,均可实现连续监视。 

a)红外热像仪:安装于四米高立柱上的战略位置,可覆盖整个区域。内置于FLIR PT系列红外热像仪系统中的红外热像仪包含一个非制冷Vox微量热型探测器,可以产生320x240像素的清晰热图像。FLIR PT系列红外热像仪可用于检测8.8公里的开外的大型目标,确保观测到所有入侵者。用户可通过方位/俯仰云台允许将红外热像仪连续旋转360°,将其倾斜+90°或-90°。红外热像仪的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66要求,因此可以保护重要的机芯,使其免受粉尘和水分入侵。
b)电子围栏:功能主要是提供报警,一旦防区内有移动的物体闯入就会发出报警信号。

2.系统工作原理

红外热成像系统和可见光系统安装在可自由调整角度的电动云台上,通过控制系统可远程控制云台及红外热成像系统;监控系统可由普通监视器和硬盘录像机配合组成;红外热成像系统和可见光系统通过以太网线或模拟线将含有红外和可见光视频信号输入到数据存储分析系统,可选择性保存或长时间录制监测范围内视频;根据监测的预警规则,红外热成像系统可自动输出报警系统开关量,一旦异常时及时提醒;同时可追踪画面中设定的目标,实现特定目标的监测。



区域预警管理并显示内外部报警事件,包括视频分析结果。每个检测范围能独立配置规则,一旦侦测有违反规则的情况,画面标红并报警输出,提醒工作人员检查和维护。


警情确认可见光具有较高放大倍率,当出现火情警报后,监控人员可通过可见光视频直接勘测现场,人工复核火情性质。同时,通过高精度云台的测角能力,结合GIS系统,实现对火情现场的初步定位,从而便于进一步处置。FLIR传感器管理软件内置地理参照映射功能,它是实现FLIR特有的STC功能的关键。也就是当FLIR红外热护栏网络上任何传感器产生报警时,安装在方位/俯仰云台上的FLIR红外热像仪会自动指向该报警坐标 ,使操作人员迅速对该报警进行可视化侦查,从而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快速响应。

自动追踪设备可对飞机的起飞降落的飞机起落架和发动机尾焰进行监控,如果问题可实时提醒相关人员处理。



这套机场安全监控系统方案,提高了机场的安全性,节省了人力物力,机场安全防范需要在满足防护对象的安全需求的情况下,达到预防、发现以及延缓安全威胁的目的;在安全威胁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应急响应,实现较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以较快的速度恢复秩序。做到对安全隐患的提前预警,变被动监控为主动监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视频监控技术的革新。